2018年4月10日 星期二

小數加減 遊戲教學課例省思





遊戲教學課例省思

這個學年度在計算精熟部分設計了一系列模式相同的活動。
並進行了橫跨四五年級幾個單元的實驗,在這段實驗過程中,小編有非常多的收穫。其中榮幸與唐宇新喵大的專業論述類似。

計算精熟活動設計方式:

遊戲概述:由老師指定一個任務目標數字,依據單元可以調整,例如:小數、時間、長度、重量、大數計算...等。然後老師可以指定幾個數字,依據單元去調整指定數字(EX:2、3、6、7、8)。另外,為了增加樂趣及思考性,老師可以指定可以使用幾個零。

PS:零的使用可以產生更多可能喔!

遊戲器材:撲克牌、學習單
遊戲規則:(通則)
1、由老師依據單元指定一個目標任務,例如:小數加減1.37、時間加減計算3時15分、長度計算12公里23公尺、大數加減12兆951億。
2、由老師指定哪些數字可以組合,且所有數字都必須使用。例如:小數加減1、2、3、4、5。大數加減9、8、7、6、1、2。
3、公告可以使用幾個零。建立依據單位換算或者位值去思考設計。小數加減以4、5個零、大數加減以6個零。
4、學生必須組合成兩個量,寫成加減法直式去嚐試找到最接近的答案。
5、建議先讓孩子書寫在計算紙,並且規範一定時間(約五分鐘)後,再將最接近的答案寫在學習單。
6、自我檢查(1分鐘):自己檢查是否所有指定數字都有用到,在檢查算式是否正確。
7、小組核對:小組分享及討論。
8、全班核對答案:由老師依據相差最小的值開始檢核。


教學記錄:

學生在這類計算活動中,參與率及專注都非常高,且老師可以利用孩子思考時,行間巡視計算狀況待加強的孩子,一方面進行補救教學,一方面瞭解孩子落後孩子個別狀況。而程度較好的孩子,因為是一項競賽模式的活動,他們更能專注計算,並且思考策略。
由於孩子在這類情境之下,對於計算的認知已經跳脫紙筆作業或者測驗考試,而是一種遊戲情境的激勵(或許小學孩子就是這麼單純),孩子在這類情境之下,產生的學習動機是十分強大的,且更能專注檢核自己的算式。
策略運用部分,由於孩子對於這類『競爭』的情境,有時會過於自信,這時候老師的引導佈局就是告訴孩子有人找到相差更小的答案(即使沒有也要這樣說!哈!)而這時數學能力較好的孩子更能夠去反思自己的算式,其他同學也會再重新檢查自己的算式。這時候孩子便會思考『0』的使用。
『思考』對我而言就是虛無飄渺的素養。而小編的課程目標也是希望孩子『思考』,如果沒有思考,至少他們算了N次的直式。反思小學端的數學教學,我們到底強調數學概念的建立、算則的精熟這樣就是小學數學的目標嗎!小編一直對於數學教學的目標設定在『思考』而非計算。如果一個數學活動孩子為了克服某種情境或佈題,而必須思考分析嚐試錯誤,這一堂課或許只算了一題數學,這樣的課程是否就算浪費時間呢?小編對於小學端的數學教學始終認為,不管是教具操作、佈題討論、概念引導,或者任何教學法的引入,都應該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體,而學習者不就是需要思考嗎?小編不斷反思,我們所使用的任何方式是否是讓孩子思考呢?還是只是直覺性的計算練習呢?
喵大的文章 直播、互動中的遊戲課程 
我非常認同喵大提出的論點(這不是業佩雯)。我深信孩子在某種情境之下能夠產生最大的學習動機及主動性這才是最重要的課題。競爭並非是主要的情境設計,而算是一種驅動的方式。況且以素養來反思,未來任何情境都是一種競爭,所謂的自主性是需要某種認同,但是學習的認同如果必須要討論到一體適用的課程模式根本是不可能。況且一個班級有這麼多學生驅使孩子自主學習便是對於學習的認同感,小編自以為是覺得以台灣目前這樣的教育走向是很難的。(試問我們大學會收單科單項能力極強大的學生嗎?http://www.storm.mg/lifestyle/340993?p=talk這篇文章是蘇文鈺教授撰寫。小編超級認同。)
另外一個層次就是小學端的差異化學習。我自己覺得遊戲教學有一個優勢便是除了該有基本數學運算訓練外,高程度的孩子也能相對提昇能力(策略運用、排列組合、分析探究)。而這個活動進行時,便可以關注到計算較易出錯的孩子個別狀況。但是這幾次遊戲進行時,低程度孩子反而計算十分精準,可見在某種氛圍及時間許可下,他們會認真去面對他們遇到的問題。
總之,小編深信我的學生對於我的數學課會深刻感受其樂趣及多元。小編有自信,數學絕對可以更多元有趣,玩也可以認真玩,學生在遊戲中不是只有樂趣,而是有高層次的思考歷程策略分析能力產生。


記錄單雲端資料下載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bFnMjAzK3xCYt0FBTrZliJiMIXkt_DD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