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則巧算
數學符號歷史
數學的運算符號「+ - ×
÷」,是誰創造的呢?
幾千年以前,古埃及人就會做加法和減法了。不過,他們進行這種計算,不是用現在的加減符號,而是用一個人走近和離開的腿形來表示加法和減法。這可謂算術符號的雛形。
後來,人類創造了文字。我國古時候用“並”或“合”,來表示加法;用“減少”或“去掉”,來表示減法。西方一些國家,用字母P和m分別表示加法和減法。
"+"與"-"這兩個符號是德國數學家威特曼在1489年他的著作《簡算與速算》一書中首先使用的。在1514年被荷蘭數學家赫克作為代數運算符號,後又經法國數學家韋達的宣傳和提倡,開始普及,直到1630年,才獲得大家的公認。
乘號"×"是乘法符號,表示相乘。1631年,英國數學家奧特軒特提出用符號"×"表示相乘。乘法是表示增加的另一種方法,所以把"+"號斜過來。另一個乘法符號"."是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首先使用的。
除號"÷"是除法符號,表示相除。用這個符號表示除法首先出現在瑞士學者雷恩于1656年出版的一本代數書中。幾年以後,該書被譯成英文,才逐漸被人們認識和接受。
四則巧算計算組合
◎ 試著將『1、2、3、4』四個數字密碼利用『+
- ×
÷』湊出一個算式,使得計算的答案為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